不仅仅要派出钱安来武的,也要派出文艺社搞文的,在肉体上消灭对手,同时也要将对手的风评搞臭。
不能一家臭,要臭大家一起臭,这样就扯平了。
如何将臭味传过去?这就需要一点技术了,方案早就备好,搞大文宣,采风送艺。
钱安他们就躲在皇家曲艺团的氛围里混入当地,然后通过曲艺团大蓬车吸引民心,武馆和镖局再趁机吸纳,闭环,完美。
眼下文艺社的人全都聚集到了苏州,正等着来一轮最后的彩排。
地黄阁在南京起势了,文艺社干脆换一个地方唱对台戏。
也因为苏州更符合文艺社的风格,这里思想开放,曲艺繁荣,是天下一等一的文华之所。
就凭江南四大才子尽出苏州便可见一斑,意味着苏州能将整个江南代表了。
当然他们不会承认是为了躲刘忠。
刘大宗伯后来似乎回过了味,发觉自己上了当,去文艺社去得更勤了。
不仅编书跟着,想讨论些大不道的东西刘忠也热心地去凑。
刘忠估计想着关起门来嘴炮无所谓,别真嚷出去,所以他放着南京礼部的公务不管,天天玩尾随。
用眼皮子夹着,总出不了事了吧,要过嘴瘾老夫陪着你们来。
搞得文艺社一帮人有口难开,他们是喉舌,不但要大声嚷嚷,还得到处嚷嚷,马上就要誓师出发。
不能赶大宗伯呀,况且刘忠也是好心,还出力不少,伸手不打笑脸人,怎么办?
徐祯卿去杨慎那卧底,带回去好消息,皇上到了苏州。
那就撤,换地盘,惹不起躲得起,总不成礼部尚书也不当了吧。
还真算到了刘忠的命门,他们一离开南京,大宗伯只能望河长叹,不能擅离职守,那帮小崽子溜了。
到了苏州可就是天宽地广,没人管得着。
文艺社一伙如鱼得水,别说什么《中山狼》《西厢记》《苏三起解》了,他们连《白毛女》和《三打祝家庄》都敢排,就差没直接振臂一呼了。
也不怪,朱厚照就在台下拍手叫好,点子也是皇上起的头,能不起劲嘛。
初摄导演之位的周畴惠和总编剧孙清感叹连连,总算是过上了自由自在的好日子。
翠花大家的脸上再也没凋谢过,以至于进度都拖慢了,她演白毛女和苏三情绪不够饱满,悲不起来。
但康海很满意,嘴角整天咧到耳朵根,陕西汉子,嘴大。
惹得唐伯虎动了意,挑动沈九娘:“娘子,等桃笙大些儿托给皇后,复出吧,生意让合作社来管,人活一世,总要尽兴。”
朱厚照耳朵尖,马上凑趣:“朕看《三笑姻缘》也别找人了,就你俩自个儿上台演就成,原汤化原食,地道。”
就是这么恶趣味,朱厚照将《三笑姻缘》的创意弄了出来,指名由唐伯虎编剧。
沈九娘看了一眼趴在在朱厚照怀里恬睡的女儿,微微地点了头,不知身在何方。
这俩也是正宗的文青,爱讲情怀。
倒是一脸无聊的马一龙对唐桃笙跃跃欲试,他还看不明白戏曲,凑个热闹,三分钟热度。
被朱厚照虎了一脸:“只能看,不许碰,碰了桃笙以后你就得娶她。”
马一龙马上小脸哭丧:“可是师父,刚才我已经不小心碰到妹妹了。”
朱厚照用手肘捅了捅唐伯虎,又朝马一龙努努嘴:“可以放心搞,连女婿都安排好了,无后顾之忧。”
马一龙:“……”
文艺社和曲艺团热火朝天,不仅因为他们自身焕发出来的热情,还有了一波助力。
这期间结合着《千百度》的发行以及日月社的成立,许多地方上的秀才童生也加入进来。
日月社还在这一轮的彩排上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