乱着。他们首先要往打通了内部的竹竿里面依次灌入油料、酒水和火药。其中的火药还需要跟那些液体燃料隔离分开,以防失效。当所有的材料都灌满了之后,还要封住灌注用的洞口。
这其中最难的工序就是隔离。酒水易燃,油料耐烧,火药易爆,尤其是油料和酒水,不能跟火药混在一起,还必需要小心翼翼地用破布加小木块或是小竹块给分隔开来。
最后的一道工序就是在竹竿的底部灌注火药和封口。竹竿的前端灌注的是火箭的爆炸燃烧部,后面的底部灌装的是火箭推进部,中间是由竹子本身的竹节隔层来分开的。
这一切的活动都必须在摸黑的情况下进行——上山的过程中可以打火把,毕竟是在山的背面。但是到了崖顶就绝对不允许再打火把照明了。在这样的黑夜之中,火把的光亮可以很远就让人看到——而且还有这么多的易燃易爆材料在现场,即使从安全的角度来考虑,明火也是绝对不能允许的。
但这也使得施工的难度变得非常大,大家都得在黑暗中摸索着操作,磕磕碰碰、划破手指的事情经常发生,但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事情。
每个人在漆黑一片中,都必须小心翼翼地不发出较大的声响,但同时还需要快速准确,毛手毛脚的人会立刻就被赶到一边去做粗活去。
好在绝大部分的工匠都是在战火中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,经常遇到这种非常紧张的时刻。没有人有什么怨言,每个人都在紧张而努力地工作着。
李云聪比较有心,在行军的路上捉了一些萤火虫,用纱布包住做成了十分粗陋的照明用具。张宝庆、魏语新等人就和他一起,一人一只这种光线极弱的“手电筒”来照明。
少年铁血战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