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座后,蔡邕忧心道:“子龙,来年战事一起,受苦的首先是河洛一带百姓,届时又会造成多少人流离失所!”
说到这里,蔡邕叹息一声,道:“传檄天下,挑起战端,实非吾所愿,然董贼祸害至尊,又不得不除!”
这就是蔡邕矛盾的地方,发檄文时,因少帝的死,其中难免有冲动的情绪在里面,眼看战端将起,忧国忧民的蔡邕,又感觉对不起雒阳周边的百姓。
他深知,战火燃起,受苦受难的永远是百姓。
与蔡邕在雒阳相处了一个来月,赵云也了解蔡邕的为人,蔡邕为人清廉,忠君爱国,心忧万民,是真真正正的忠义之臣。
蔡邕传檄天下,挑起战端,难免对河洛之民怀愧疚之心。
“岳翁心系万民,万民之福!”
赵云对蔡邕是由衷敬佩,有种高山仰止的感觉。
以前,赵云是厌恶士人的,他觉得士人眼高于顶,时常一副高高在上的嘴脸,不仅兼并土地,还奴役百姓。
可与蔡邕、马日磾、杨彪等人接触后,他改变了这一观念。
其实,天下士人并非一般黑,还是有很多悲天悯人,为国为民的人。
蔡邕看着赵云,期许道:“子龙!你与河北甄氏有翁婿之情,而甄氏巨富之族,不知子龙能否想办法,从甄氏弄一批粮食,用于明年接济河洛难民!”
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这就是蔡邕找赵云谈话的目的,河内虽然富庶;可蔡邕清点府库后,发现仅够支撑河内的运行,没有多余的钱粮接济战起后的难民。
但心怀愧疚的蔡邕,还是想要接济河洛难民,就想到了赵云与巨富甄氏的关系。
赵云想了想,道:“粮食倒是可以弄到,可中山与河洛,相隔千里之遥!”
赵云自己在广昌就囤了一百八十万石粮,粮食肯定没问题,问题是两地隔太远,运输起来可不容易。
“唉!”
蔡邕叹息一声,他也意识到这个问题,特别是战事一起,浑水摸鱼的宵小更多,这么远运粮,也不安全。
“岳翁,河内富庶,豪族林立,他们家中应该有很多存粮吧!”河内这么富饶的土地,赵云不相信没有粮食。
“子龙所言不错!”
蔡邕颔首,道:“河内豪族手中自然有粮,可他们不给,呼之奈何!”
蔡邕出任河内太守虽然得到河内豪强大族鼎力支持,但也不是说蔡邕要什么给什么,比如最近几天,蔡邕向郡内各大豪族写信,希望大家能凑一批钱粮。
各大豪族不好直接拒绝蔡邕,这家两百石,那家三百石的应付了事,这对蔡邕来说完全是杯水车薪。
至于强征,蔡邕想都没有想过,他能坐稳河内,全靠河内豪族鼎力相助,他岂能翻脸不认人?
须知,光武帝中兴的大汉,完全是皇帝与豪族共天下的大汉。
特别是在中原地区,豪族把控地方,若是当地豪族不认可你,你的政令绝对出不了郡守府。
你说你有刀,抱歉!
你手下的兵都是我们给你凑的,你说他们会砍自己主家吗?
而蔡邕要有强征的实力,就得像赵云,有一支唯命是从的部队,如果赵云提着刀杀到河内每一座城下,要求出钱粮消灾,这些豪族只能先出钱粮应付。
但这也是给自己惹祸,过后这些豪族必定聚在一起,想方设法收拾你。
所以说,在中原地区,光靠武力是不行的,因为豪族太多,势力太强,你不一定干得过。
就连历史上,雄踞中原的曹操,对付豪族,都只能拉拢一方,打压一方,绝不敢一刀切。
而今,赵云客居河内,刚刚在士林中刷了一波声望,他自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