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了杨慎的小九九,他没在方案里写日月堂掌堂的部分。
这会造成一个错觉,掌堂天然就是朱厚照。
但朱厚照已经给杨慎挂了胡萝卜,知道他肯定动心了,便也打了趣。
“不写掌堂是故意模糊?”
杨慎没停筷子,嘴里吱唔:“灯下黑……肯定……没人往那想。”
点点头,朱厚照就不作声了,静等下文。
这一招狠,杨慎吮舔的动作都慢了下来。
似乎怕朱厚照反悔,杨慎三下五除二地消灭了碗里的大鱼头,意犹未尽地咂了咂嘴,这才郑而重之地阐述。
“日月堂是怎么来的大家都懂,会形成个思维定势,至于日月堂的掌堂之位有没有人觊觎,当前不怕,师尊不但学究天人,还是皇帝,比孔子都尊崇。”
“心理学掌握得不错。”朱厚照给了评断。
朱厚照年齿才这么点,谁也不会想到下一任的问题,杨慎就占了先机,等到交接时怕会惊掉一地的下巴。
当然杨慎也对自己的学术之路有信心,只要给他时间,不信除了朱厚照之外他还能输给谁。
“有十二贤的目标了吗?”
朱厚照开始考校,杨慎有腹稿,对答如流:“学生将现在的日月堂分为十二学宗,分别为理、气、心、唯、数、兵、工、医、生、艺、化、史,每个学宗先推选一人为十二贤,进一步可选足六人成七十二贤。”
这个方案好,能不知不觉地推动日月堂学人不要扎堆,平衡各个学科。
一个学科的名额就这么点,想出人头地,别老想着吃现成,开路去。
如此也让后来学子有多种选择,认真审视自身,也能培养学子广泛的兴趣爱好。
不然都挤在理学里做道理先生,没人去做实务,创办日月堂的意义就没了。
朱厚照就怕像儒学那样,搞着搞着就成了缝合怪,脱离了学术,成了蝇营苟且的粪坑。
都冲着利益,将学问视为晋身之道,跟朱厚照拉进来的徐晋一个味。
因此在给徐晋调令前,朱厚照特意跟王鏊言明,会传徐晋文献学的衣钵,让其专心治史,以后就没官可做了。
也专门交待了杨慎这一点,所以十二个学派里多了个史派。
朱厚照也想强化这一点:“如何防止日月堂成为官僚机构?”
杨慎已经得了提示:“须师尊立下规矩,入日月堂则不得入朝为官。”
“那又如何保障日月堂学人的生存?”
沈沉鱼听到了这部分,也竖起了耳朵,来了,花钱的口子又来了,心里滴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