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慎为什么对朱厚照那么死心塌地,除了学识,还有一个因素,朱厚照治好了杨惇的大脖子病。
杨惇是甲亢,朱厚照分离出了高浓度的碘盐,还照着历史上薛立斋的方子让吴杰给杨惇补肝,断了病根子。
历史上杨惇中举后一直到嘉靖二年才考中进士,不是学识不行,而是一直养病,差一点连命都没了。
现在没了忧患,当然要起程扬帆,朱厚照已经为杨惇谋划好了。
杨慎的嘴有点歪,他已经想到杨廷和知道此事后嘴被彻底气歪了的样子。
不过气歪了老爹似乎也没毛病,杨慎一下子放开了。
朱厚照吃瓜吃得饱,收藏了杨慎的囧样就撤了,让这些小伙伴们自己乐呵去,辈份太高,硬插一脚别人不自在。
这一群逃课组合终于碰头了,当然要共商大计。
但杨慎就郁闷了,小伙伴们叛变了。
朱厚照虽然不在,可仍然留下了他的传说,小伙伴们对正德陛下心折不已,赞不绝口。
除了杨氏兄弟就夏邦谟年纪最小,还天真:“陛下刊印《永乐大典》,真是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,不愧之是圣君。”
杨慎嘴角抽,我的师尊我还不明白,过了过了!
石天柱也不知道以后他会因为朱厚照纳妃顶牛,还玩了出刺血书谏,这会把后宫五美夸上了天。
“娘娘们的淑德也交相辉映,体恤民生,慈济为怀,皇后与织女同作,贤妃每日都在为赈济灾民操劳。”
“要我说,德妃才厉害,军士们私底下都称她神机娘娘,整个御营是娘娘一手教出来的,听说射过虎。”
冯驯以后自己就会杀虎,当太守时打了地痞贼盗“九龙十虎”,别人放了只死老虎在府衙门口威胁他,他就将虎头骨当椅,虎皮铺垫,吓得土匪们远蹿。
所以他欣佩吴落雁也合理,臭味相投。
刘景宇还是走上了历史的老路,成了王守仁的迷弟:“御营王都督才是我辈楷模,文能为学,武可安邦,学生欲听命于麾下。”
杨慎已经开始鼻孔冒气了,就王伯安那个饭桶?
虽然是大师兄,可这个大师兄最近偏袒了文艺社一帮货,杨慎有点小意见。
程启充让杨慎安慰了些:“还是数宗比较好,计财安民,虽无赫赫之功,却领格物之基,吾愿随尚彬先生就学。”
朱厚照允许这些家伙可以随便挑专业,所以他们一见杨慎就表达了愿望。
没一个选气宗,气死杨慎了。
杨惇给“大锅”致命一击:“吾要进理宗向师伯请教,师伯可是状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