杯葛漕运改革时出头,不过师尊并没有计较,我们气学的宗旨是吾爱吾师,但吾更爱真理,对君父亦然。”
张敷华彻底地被镇住了。
其实杨慎是带着任务的,朱厚照希望缓和与李东阳的冲突,因为双方没有本质上的矛盾。
只是李东阳的做法太天真了些,有着儒生特有的软弱,想把方方面面都圆过去。
可事实证明这样做不到,立论就不对,利益的冲突是无法圆场的,只有你死我活。
现在仅仅是将一部分出发点不歪的人摘出去,不存在调整方向的可能性,必须让张敷华这种做事的人明白这条底线。
所以一出京,朱厚照就掀开了盖子,将真实的意图晒了出来。
对张敷华来说确实难于立即接受,读书人有其风骨,一切都红果果的摊开,太刺眼。
他也只能徒叹:“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。”
太清高立不住,太锐利没朋友,道理都懂,可做不到。
杨慎也学了朱厚照的白牙样:“师尊说了,不是水至清无鱼,而是水得浊了才有鱼,清水养不出鱼,因为鱼在清水里没有吃食,我等还验证过,用清水养鱼,没几天鱼就饿死了。”
道理还不一样,前者说的是实用主义,而杨慎的论调则把道理翻了过来,整个立论的基础变了,回到刚才说的君权民授上。
“君主圣不圣明,昏不昏庸,不在士林,全看国民,这才是君权民授。”
张敷华为难了:“可这样又回到了使由之。”
杨慎却鼓掌以对:“对啊,黎庶不明,所以当道者可欺之,这个当道者既可以是君主,也可以是伊尹那样的权阀,我们要做的是将道理摆明,让民心自己选。”
“开化四民,何其难也。”
“为之,则难者亦易矣,不为,则易者亦难矣,这一趟,咱们就是逃出桐宫一瓶一钵之南海的太甲,不过师尊说咱们的条件很好,远不是一瓶一钵,所以只会更容易,但必须心在一处放,劲往一处使。”
张敷华在剧烈地抖震,杨慎说的朱厚照想的远远比他认为的更大,已经以太甲自比了,谁是伊尹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