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9、朕要搞走私(1 / 2)

毕享一个“嗯呢”就出了口,果然是山东人。

可朱厚照也顾不上争面子,因为这道口子是下游的人自己炸开的,就是这么作死。

现在朱厚照还得想办法去填这个口子,而下游的人还反对。

朱厚照也不笨,很快就想到了毕享一开始说的,自己掌握了大量的西北产业,那些应该是开中的关键。

这些韩文原先投资并控制的产业,到了朱厚照手里之后一直没想好妥善的处理办法,所以他只是让崔铣去监督核查。

现在看来毕享倒是帮着找到了盘活的办法。

这样子看韩文倒也没做错事,而是选错了对象,韩文不该损国家而肥西商,应该瞄准废开中法的人。

不过他本身就是士大夫阶层的一员,让他反对整个士大夫阶层的利益也不可能。

更何况孝宗就是废中开法的最大背景,不找他算账还找谁。

也只能说孝宗是笨死的,帮士大夫群体谋利,却被他们卖了,还做了替死鬼。

很傻,很天真,以为这样就能换来对方的死心塌地,浑没想到让人凿了船。

而凿船者正一脸恭敬的看着他沉入水底。

毕享担心什么也一目了然,他怕朱厚照玩不过那群人精。

朱厚照可不怕,论歪门邪道,他自认一生不弱于人,昏君嘛。

放开了圣君包袱,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。

“朕有三策可用,可解西北之急,上策用手里的西北产业推动开中,水泥、糖精、盐精、味精、香精、辣精、酒精皆可,以后有了新物产也可再加,但不能明着来,此策为缓策。”

毕享神情一振,马上叩头谢恩,他没有私利,朱厚照也受了。

“中策为朕出资本,在九边实行屯垦,这一条须稍延时日,但它能持久,此为永策。”

最好的办法就是西北粮食自足。

“下策走韩文、张懋的老路,直接向瓦刺、鞑靼供盐,此策饮鸩止渴,却能立即见效,是死马当成活马医的陋策,还需一人去帮朕掌控解池,大肆提高食盐产量。”

叮,巨利资敌,昏庸度+1,获得昏君的进击技能包:昏君都有玲珑窍。看看纣王、周幽王、杨广、赵佶等人,无不是才质卓越之辈,昏君的智慧是超群的,你也一样。

毕享当即叩头:“臣愿往。”

“你愿背这口黑锅?”

“臣心甘情愿。”

“张懋本来有走私渠道,朕需一人前往主持,此人须督镇三边,能压服边军众将。”

话一出口朱厚照就想到了,这不是为杨一清度身订做的嘛。

叩阙之后杨一清就出镇三边了,不然哪有刘宇的位置,杨一清以右都御使总制三边。

毕享也是如此认为:“微臣回京前在西安见过杨总制,杨总制语于微臣,但得使西北生民脱离苦厄,他将一力承担,不计代价,无虑身后。”

原来也有“同党”。

可朱厚照却对此刮目相看,没想到杨一清还有这等魄力,他可是个南派哟。

莫非经过了叩阙事件,杨一清看明白了?

不管了,有人宁可背黑锅也要上,朱厚照没理由不同意,他还许下了大手笔:“为了重启开中,朕从内帑拨付西北五百万两。”

这些当着高凤的面说无所谓,却让王瓒目瞪口呆,陛下竞然是这样的吗?

原来的圣君形象在王瓒心中坍塌了,重新立起了一个多彩的带有黑点的君主形象,不完美,却更有血有肉更近人。

而且王瓒也对朱厚照的信任感动得无以复加,唯有以死相报。

王瓒抱拳立誓:“臣必不使西北将士再白白流血,一定尽快整备完善水泥制法,陛下,西北之用水泥,应在西北立窖,就地供应,而且开中的水泥,也应出于西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