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六章 桃源有梦(2 / 3)

及主道。

桥是木制的,很是厚实,靴子踏在上面打出嗒嗒的声音,颇有意趣。走上不到百米,眼前豁然开朗,入目便是梯田茶园,春茶青翠如玉,在艳阳下熠熠生辉。有几人稀稀落落的在茶园中采着茶,她看了一会儿,又继续顺着木道向上行进了。

一路上走走停停,见了许多景色,虽天色尚明,但可能是此地特殊的缘故,走的都出了一身汗,她才抵达山顶。于此处倚栏眺望,只见云雾翻滚,偶有彩翼穿出,带着绝美鸟鸣,见之顿觉心胸宽广。

顶上的地可划作两块,前庭极阔,粗看可容数千人同坐,后面是一座辉煌的宫殿,中间的主殿门楣上挂着块金边白底黑字的匾额,上书问道殿三字,大门未闭,可直接望见中堂。

殿内有一人,容貌不算俊朗,但还算英气,穿着水蓝色长袍,加上气质温和,又多几分柔美,但未盖过本来气概。她才刚往门里走,那人便放下手中书卷,看了她一眼后怔住了,待她走到中堂才道:“这位姑娘姓甚名谁?我观你之穿着非此界生者,来此所求何事?”

虽然心中早有猜测,但这时候被点明出来,她心头一紧,磕磕绊绊答道:“吾姓卓名宛,不知道为什么就来到这里了。”

听到她的声音,崔轻水大喜,这是他的语言!他曾经的语言!按捺住心中喜悦,他一指旁侧座椅说:“坐。”

卓婉犹豫了一下,坐了上去,又听他说:“看茶。”他才刚说完,就有一个女童沏了两杯茶来,道了声好后又走了。

“你有心事?”他问。

“是。”

“叹世道不公?”他又问,无喜无悲。

“是!”她大喜,以为自己得了神人相助。

“你家境富庶,衣食无忧,何来此叹?”

“不知,请仙公指点。”

“你都不知,我怎能探得你之所求?”

她默然,这神仙明明洞悉所有,却不为她解忧,是自己缘薄吗?卓婉自问。

“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;揣而锐之,不可长保。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。富贵而骄,自遗其咎。功遂身退,天之道也。”

“道德经?可我的忧愁,了解这个道理对我来说并没有用处啊!”卓婉不禁道,崔轻水所念道德经第九章,告诫人当功成身退,过犹不及,任何事在达到目标后便当停止,不然就会得到不好的结果。

“大道甚夷,而人好径。”

卓婉听了豁然开朗,忙答:“是了是了,多谢大仙指点。”道德经第五十三章,使我介然有知章:大道甚夷,而人好径。单取一句便是大道虽然平坦开朗,人却都喜欢走捷径的道理。卓婉听完此句后精神一振,欣喜的等待再点迷津。

“汝叹自己身微言轻?叹自己所知不为人明?叹人不明事理固执己见?”

“对!对!这便是我所烦恼的,我不知道要怎么样才能叫醒一群装睡的人?”卓婉听后不禁感叹仙人果然通晓人心。

“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言: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,汝且自观,所言所行可从道?”

卓婉气道:“我!可我若不大声发言,又怎么有人听得到我说的话?”

“治大国,不可烦,若烹小鲜,不可挠,烦则人劳,挠则鱼烂。道生阴阳,有无相生,绵绵若存,不道早已。”

声音不大,却入人心,卓婉应了一声,忍不住自省,才发现自己所言所行已经偏离初衷。

“茶尚温,当尝。”

卓婉举起茶喝了一口,一下子就觉得清爽了许多,连忙道谢。崔轻水又随手取一银锭炼一手链,附有净尘法术,赠与卓婉。卓婉再谢。两人以茶代酒,举杯畅谈,回过神来明月已经高悬,可卓婉却不觉得饿。她接过崔轻水递过来的果子咬了一口,只觉得天旋地转,趴在桌子上昏睡过去。

“小姐!小姐!